3D Printer(我很不喜歡使用「3D印表機」這個中文名稱,因為不僅無法充分表達機器的功能,而且容易引起誤解)最近在IT產業界突然爆紅起來,在平面與電視媒體報導的推波助瀾之下,被形容有如「神器」一般地無所不包,從大型建物、飛機、汽車、小到一顆螺絲、以至於食物、人體器官、…,什麼東西都可以透過它印出來,儼然已快形成第三次工業革命了,如果它已經是這麼地貼近我們的生活領域,那麼我們對它真正了解又有多少?我個人並無「3D Printer」的設計與親身操作使用經驗,我所認知的資訊泰半都是由網路與媒體報導得來的;本文我想從一個「3D影像」工作者的角度來探討「3D Printer」民生消費型應用的發展,因為這個市場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,也是眾所矚目的焦點。

 

3D Printing  

(
插圖來源:日經技術在線)

 
首先,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「3D Printer」?這裡所謂的「3D Printer」,廣義來說,就是將輸入的3D模型數位資料,「噴印」(使用「噴印」這個動詞比「列印」來得正確)出立體實物的一種裝置;它是透過XY軸平面「噴印」的過程,將標的物材料加熱熔化後,「噴印」形成一個薄層,透過Z軸「載物臺」移動(下降),一層一層地將材料「噴印」堆疊成一個實體的物品,所以「3D Printer」也稱為「積層造型機」。它是藉由「非鑄模成型」方式來製造出產品,這個與大家目前所認知的開模生產製造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。其實,「3D Printer」早在30幾年前就已問世了,主要是應用在製造少量、多樣、輔助模具開發、緊急需求、等市場上。約在20年前當時我曾經為了參展,委託國外一家製作樣品雛型機公司來製作參展用的工程模型(Working Mock-Up),事前我們則提供所有相關樣品機的3D模型機構圖,結果他們在一天內便趕製出來了,一般若以手工來製作的話至少要10個工作天,才能完成一套,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「3D Printer」的威力。所以「3D Printer」在我的印象中,一直存在著可以不須經過開模的程序,便可以製作出實體物品的一種電腦輔助開發系統,一個龐然大物、價格不菲的裝置。過去因為電腦、3D軟體技術與功能尚未成熟,所以一直無法普及於大眾生活應用。如今電腦技術環境成熟,再加上材料科學與加工技術突飛猛進,「3D Printer」最近又再度被炒熱,價格也大幅地滑落到甚至於數萬元新台幣就可以買到,可是至今我們仍無法在一般的3C賣場或家庭看到它的足跡,這又是為什麼?

從「3D Printer」的特質來分析,它具有不需經過開模的程序,就可以「噴印」出實體物品的特異功能,非常適合客製化、個性化、樣品製作、…等用途;但是,「3D Printer」再如何厲害,它並無法「無中生有」;亦即我們必須先準備好3D模型的數位資料(STLOBJVRMLPLY、…等格式資料),如此「3D Printer」才會有所依據地「噴印」出實體物品,這是從虛擬模型到實體成型的製作過程。另外,為因應各種產業用途,「3D Printer」也有不同等級的區分,價格從數萬元以至數千萬元新台幣不等,主要差別在於「噴印」成型體積大小、精密度(或解析度)不同、噴料種類、…等。目前較成熟且已成功地應用於產業界與進行商用運轉者,大都屬於中、高階機種,且都是由該產業(或商業)領域的專業人員在操作使用,所以在效益上比較能彰顯出來;反觀數萬元新台幣的民生消費型機種,因為受限於「噴印」解析度、噴料種類、成型體積、…等因素,再加上一般消費者並非人人都會建立3D模型,所以在市場的推廣上,肯定會有相當程度的障礙;如果廠商只準備一些特定、現成的3D模型以供消費者來使用,則除了證明「3D Printer」可以正常工作外,從「實用性」來說,並無法滿足消費者的實務需求,在這樣的情況下,如何吸引消費者來購買,頗令人質疑。

今天「3D Printer」之所以會廣泛引起大家的注意,主要是因為它有可能普及到一般消費性市場、家庭、個人、…等民生用途,帶來革命性的挑戰,徹底顛覆傳統開模量產的製造模式,任何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量身訂做物品;然而,當我們拿一台數萬元的「3D Printer」想來「噴印」自己所要的物品時,卻又受到相當多的限制,甚至於無法達成願望。這裡有個認知上的差距:並非任一款式的「3D Printer」就可以「噴印」出任何我們所要製造的物品,因為這裡牽涉到成型體積、精密度(或解析度)、噴料種類、加工程度、…等條件因素,必須藉由不同款式的「3D Printer」來製作,才得以克竟其功。另外,「建立3D模型」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,非常陌生;這個「3D模型」的建立,即使是專業設計人員都不見得是一件可以勝任愉快的工作,更何況是一般消費者;就如同購買一台3D電視,卻要求消費者自己去製作3D節目,才能使用、觀賞3D電視一樣。而沒有「3D模型」的輸入資料,「3D Printer」則形同廢物,如此一來,不啻澆了低價位「3D Printer」的冷水。看來,如果只一廂情願想將低價位「3D Printer」直接賣給一般消費者的如意算盤,恐怕並非上策;反倒是,朝教育學習市場發展,也許是個值得考慮的方向;對於經費有限的學校、教育單位,可以用來學習3D模型的設計與基礎模具開發,如此可以化阻力為助力的行銷模式,或有成功的機會;但若只是一昧以噱頭來嘩眾取寵,而不以務實應用為訴求,則消費型低價位「3D Printer」的泡沫化將為期不遠矣!


-JG (www.i-art.com.tw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